您的位置: 首页> 文明校园> 2019年-2020年度上海市文明校园创建> 思想教育深入 师生素质提升> 学生德育> 正文

班主任如何针对自身工作进行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四年级)

发布日期:2020-11-10 13:02:57   作者:大阳城娱乐下载APP   

1.活动表现与心理特征 
   
有一个案例,一对中国的年轻夫妻带着孩子赴美留学,小孩在美国也相应地进入四年级学习。美国教师看着我国小学四年级的数学课本说,这课本的难度在美国小学六年级也够用了。可不久,孩子从图书馆抱回一摞书,在电脑前一坐,妈妈问他干什么,他说:老师让我写一篇关于中国文化的作文,他妈妈大吃一惊:这在我国恐怕大学文科学生也是很难写出的一篇“作文”。这个例子不仅反映了中美教育的差异,还反映着这个阶段学生启大的发展潜力,人们往往很难说明四年级学生与三年级学生相比,其活动和心理特征有多大的差异,然而,随着生理的发展和神经系统机能的提高,通过三年级阶段的转变,经过一年的独立经历和有目的训练,四年级学生的活动范围较三年级学生更大,活动的自主性更强,经验更加丰富。随着活动范围的扩大,四年级学生更加喜欢探究活动,以前喜欢问为什么,而现在更倾向于寻找答案。他们对于探索、野外观察、科学技术研究活动的兴趣都很高。对于社会性活动(如校外服务、校通讯员、广播站工作等),学生也能认识到其内在的价值和意义,活动的自觉性更强,参与的热情很高。有些学生还能克服活动过程中的多种干扰,能主动批评和制止与自己内在道德准则相违背的行为。 
   
小学四年级是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第二次飞跃期。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有了较大的发展,可以使用事物在大脑中的形象(表象)进行有意义的信息加工(表象推理、再造想象与创造想象、形象记忆等),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也有所发展,可以使用简单代数、简单几何的方法解决一些生活中的数形问题,开始能通过图示方法表征问题,解释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的责任心也有所发展,他们一般能坚持完成事先安排的任务,认识学习与游玩、看电视等轻重关系,能按先学习后娱乐的顺序行动。在人际关系上,学生意识到自己的公众形象,力求注意保持一个好的公众形象,不少学生还存在“在家是坏孩子,在校是好学生”的矛盾性表现。在自我意识发展方面,这个阶段的学生有较强烈的自我表现欲望,心理有一种我长大了的感觉,渴望表现自己的成长,有些自以为是,喜欢模仿大人说话,上课爱插嘴,言语中常常出现“我喜欢……”、“我要……”、“我……”等词语。不少学生开始意识到男、女学生的差异,有些学生不愿意与异性同学共同学习、活动,有的学生看不起异性同学(多表现为女生看不起男生)。2.学生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 
    
由于心理能力的发展,四年级学生往往有更多的独立活动的机会,但是,在愿望与知识经验、能力的发展水平矛盾之中,四年级的学生在其活动中常出现各种各样的失误,这个阶段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是依懒与自主的矛盾问题:
(1)
假象粗心
   
很多人都说,四年级学生不是不懂得做事,而是因为粗心大意而经常做不好事,帮倒忙。由于四年级学生的发展潜力及其在独立活动中的表现,人们都会认为这个阶段的孩子一定可以完成他们要做的事,因为学生一点就懂,甚至会自己发现错误之处,另一方面,造成行动失败结果的常常还不是关键的因素,而是一些小错误导致最后的失败或失误。因此,在进行原因分析的时候,人们都会很自然地认为,是学生的粗心太意使得活动的最后失败或失误。实际上,这种认识不完全正确。应该说,出现在四年级学生的粗心是一种假象的粗心,是学生加工能力不够完善的表现。学生在独立活动过程中,他们关心的重点在于活动的主要进程和结果方面,由于工作记忆容量的限制,他们的思考难以顾及所有的行动细节,而且,即便是学生意识到细节问题,但还不丰富的经验也使他们无法深入、细致地想象细节问题,不能预见相关影响因素的潜在作用,从而导致行动最后结果的不如意。也许有一些学生的失误是由于粗心的性格,但不能一概以“粗心”给学生贴标签,简单地以“细心”来训导所有的“粗心”学生。要认识到,粗心对于大部分队员而言,可能只是一种假象,是这个阶段学生对信息加工能力还不完善而产生的假象。
(2)
“双面人”
   
“双面人”是指学生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行为表现,最典型的是学生在家里是一种表现,而在学校又是截然不同的另一种表现,例如,在家里蛮不讲理,在学校里又是一个好学生;还有一些学生在老师面前是一种表现,在同学面前又是另一种表现,在教师面前尊敬师长,喜欢帮助和团结同学,而当老师不在面前时则摆出另外一幅面孔。有的老师不明就里,一开始容易被学生的好表现、阳面孔所迷惑,当察觉到学生的另一个表现之后,有上当的感觉,又不自觉地走到另一个极端,粗暴地批评学生是阳奉阴违。实际上,“双面人”是这个阶段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一种表现,是学生查觉个人行动在不同的环境里会有不同的行动后果的人际复杂关系能力发展的初步表现,这种能力是学生成长后因地、因时制宜、灵活处理各种复杂社会问题的基础。辅导员要正视这种能力的产生与表现,又要善加引导,在肯定学生社会能力发展的基础上,使学生理解正确的行为方式,并训练学生的行为。使学生的人格朝向统一性、协调性方面健康发展。
(3)
依赖强化
   
依赖强化是指学生的某一行为一旦被错误强化,就会不断地发生,甚至可能被不同程度地夸大。例如,有位小学四年级学生,有一天患感冒,头很痛,她爸爸赶紧抱着她去看医生,还第一次主动温和地问她想吃什么。她忽然发现头痛有这么大的“功效”,可以带来长期得不到满足的对爸爸渴望的温情。从此,尽管她不是故意的,但每当她需要温情、慰藉时,头痛便接二连三地发生了,以至于到了准备休学的程度。在这个案例中,这位小学生对爸爸有着强烈的情感渴望,但一直得不到满足,而在偶然的事件中,这种需要得到了意外的满足,学生理解了行为与后果之间的内在联系,并有意地强化这种行为以期望相应的后果。需要指出的,在幼儿时期,个体也会出现这种行为特征,主要的形式是以哭来实现自己的愿望,而到了这个时期,行为的内隐性更为突出,行为产生的原因更为复杂。自主与能力之间的矛盾使这个时期的学生经历着人生第一次困难突发高峰,学生的心理负担相应地比较沉重,逃避的需要在每个学生身上都存在,因此,一旦满足这种需要的条件或诱因具备,就很有可能产生依赖强化。学生依赖强化的初期表现通常为步步需要帮助,或产生经常性帮助条件请求,当这些行为发生时,辅导员应及时加以引导和训练。
(4)
自责、焦虑、过敏
    
如果学生在四年级时没有得到正确的心理发展辅导,或者是错误的学习与生活要求,那么,就很容易引发学生自责、焦虑、过敏等情绪发展的问题。
  
如前所述,由于自主愿望与自主能力之间的矛盾,四年级孩子的行为经常出现给人以粗心大意、马虎等特征,使行动或活动达不到预期的目标,完不成事先预定的任务,这种情况很容易导致父母、老师和同伴的责难,这种责难所列举的问题就连学生本人也觉得是不应该发生的、是可以避免的,因此,学生本人也容易在失败和被责难之时产生自责情绪。自责与责备他人常常联系在一起,这个阶段的学生总觉得有些事情自己会做得更好,因此,喜欢挑其它同学的毛病,并希望得到老师的认同,使自己争取到下一次行动的机会,因此,学生对于每一次行动的期望值都比较高,当行动的最终结果即使没有失败,但与期望值不相符时,学生也可能会产生责备与自责情绪,表现出难过、郁闷等外在特征。
   
焦虑与责备、自责密切相关,二者相互影响,一方面,学生可能因为对预期结果不能实现产生焦虑情绪而产生责备或自责行为,另一方面,学生也可能因为受到其他同学的责备而产生焦虑,担忧自己在同学群体中的地位和声望,担心自已在教师心目中的形象受损;也可以因为自责而产生焦虑,不明白自己当时为什么会出现那些失误而导致最后的失败,而归因的不正确还可能会使学生对于后续活动能否顺利完成信心不足,产生消极的心理暗示。如果学生经常被自己的消极的心理暗示所影响,就很容易产生焦虑的情绪,处在不安的心境之中,这种不安如果再被新的失败所强化,那就容易产生恶性循环,加强焦虑感的强度。
   
焦虑还与周围人群的期望相关,许多事例表明,在小学四年级时,学生的家长常常也奋斗到自己人生的一个高峰期(35-40岁),许多家长到一个更好的环境工作,或有条件使自己的孩子到条件更好的学校上学。学生面临的新的学习与生活一般会比较原来的环境优越,但挑战会更大,很多学生因此而产生焦虑情绪。例如,一名从外区的一所小学校转入到某市重点小学的四年级女生,在转校时,父母、亲友就告诉她,说该重点小学教育质量很高,老师要求很严格,学生中小能人很多,原来学校那儿的九十分抵不过这儿学校的八十分。并反复关照她,要她进新学校以后努力学习,千万不能落后。该女生到新学校后,对一切都不习惯。上课、作业等老师都有不同的要求,致使她非常不适应。
   
过度的自责与焦虑会使学生变得小心、拘谨、人际敏感。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引导,会演变为过敏症状。焦虑、过敏多发生在女学生身上。
(5)
性别偏见
   
随着活动的能力的不断发展,自主活动机会的增多,学生间的差别也不断扩大,同时,学生的性别意识也有所发展,这使得学生开始关注男、女学生之间的差异。一般而言,女生的生理、心理发展比男生要快一些,因此,这个阶段的女生经常看不起男生,经常嘲笑、奚落男生。女生的这种行为很容易引发男生的报复性行动,如漫骂、回骂、恐吓、对女生的活动实施破坏性影响。性别的偏见使男女生之间关系常常处于不合谐的状态之中。在农村的许多地区,还存在对妇女的歧视,在争吵中,有些男学会也会套用一些“送女孩子读书是帮别人养媳妇”之类的陈旧观念用语,这些性别偏见也常使相对成熟、比较敏感女学生处于十分难受的情绪状态。
   
性意识的发展也会使一些学生对于两性之间的交往更敏感,由于我国性教育的落后,使学生对于恋爱不仅不了解,而且简单地认为那是一件邪恶的事情,因此,在两性交往问题,也会引发许多问题。例如:一个小学四年级的男生,每天都与外班的一名女同学在一起玩。可是有一天,这位女同学告诉他,以后他俩再也别交往了,因为女生的父母已经怀疑他俩在谈恋爱。这位男生经历了一系列心理斗争之后对父母声称要自杀。
3.
心理发展辅导措施
   
队员心理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千差万别,有些问题是队员发展需要与现实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造成的,也有的是队员成长过程中低阶段问题的不断累积、膨胀形成的。因此,从四年级开始,队员心理健康教育的复杂性会大大提高,辅导员可以根据本校队员的实际特点,采取适当的引导、教育措施。
(1)
指导队员进行倾诉与交流
   
倾诉与交流是提高队员心理能力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强队员合作,提高活动效率的重要途径。四年级这方面的训练,应在三年级训练倾听和理解的基础上,训练队员的表达能力、提出建设性意见的能力。表达能力是指队员如何将自己的想法、意见有条理地、准确、完整地表述出来的能力,要及时纠正队员在交流过程中出现的意见、想法表达模糊、零乱、词不达意的毛病。培养队员提出建设性意见的能力是指培养队员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思考问题,学会在活动开始之前,给其他同学提出如何成功开展活动建议的能力,纠正队员常犯的多在事后诸葛亮式的提出批评性意见的毛病。在队员活动结束之际,要加强与队员的对话,了解队员的感受,引导队员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让队员明白一些错误出现的必然性和应对方法,消除队员的责备、自责、焦虑等不良情绪,使队员保持积极的情绪和以自信的心态迎接新的任务。倾诉与交流可以广泛开展于队员的小岗位、各种社团活动、出板报以及各种科技活动之中。
(2)
指导队员学习关心与帮助异性同学
   
辅导员要引导队员认识人的身体、心理发展的规律,让队员了解男、女队员出现发展差异的生理基础,让队员了解人类发展历程中男、女分工的形成以及各自的社会角色、社会任务,使队员在通过阅读各种有趣的性别故事中发展对性别特征的认识,理解男、女同学互相帮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使队员正确认识性别偏见的危害,处理好与异性同学的关系,自然地与异性同学交往,共同学习。
  
一般说来,在本阶段中,女队员的心理发展速度要优于男生,女生要比男生“懂事”,因此,在关心与帮助异性同学方面,辅导员可以要求女生更主动一些,使女生注意关照与帮助能力差的男生,变看笑话、嘲笑、讥讽、奚落态度为认同、关心、帮助。在倾诉与交流时态度真诚、多提建设性意见。同时,辅导员也要引导男队员正确对待女队员的意见和帮助,不要盲目自大,在交流与倾诉时要坦诚,虚心学习,使自己能更快成长。双方通过这样的努力,消除男、女队员之间的性别隔阂,度过心理发展过程性别意识发展初期的心理危机。
   
此外,在这一阶段,还要引导队员正确对待与异性相处的问题,不要被一些错误的观念所左右。让队员明白男、女队员的交往并不等于谈恋爱,让队员理解一般交往、好感与恋爱的区别;同时,还要让队员认识到,男、女恋爱并不是一件令人深恶痛绝的事,是人生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行为,但是,不同的人生阶段有不同的任务,过早恋爱(早恋)会使自己的许多能力的发展受到影响。对于少数有恋爱倾向或行动的队员,除了让他(她)们在认知上明白早恋的危害之外,还要引导他(她)把注意力转移到集体交往之中,体会到集体生活的乐趣。用集体生活占据队员的生活的时间与空间。
(3)
指导队员进行形象思维训练
   
形象思维训练是指利用事物的表象和事件发生发展的情景来认识事物、进行判断和推理的训练。利用队员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充分发挥其作用,可以提高队员的思维能力的发展。
   
四年级队员加工能力有限,在活动中容易顾此失彼。通过形象思维训练,让队员充分想象活动进行的情景,通过对过去经历过的情景的回忆与对比加工,让队员对即将进行活动进行想象和设计,想象可能出现问题的时间和环境,思考应对与解决的方法,尽可能完善活动方案。在活动结束时,让队员“过电影”,回放活动的进行过程,对活动进行的场景进行分析、比较,看看哪些场景与自己事先想象的一样,哪些场景与事先想象的不一样,设想的各种措施在行动中产生怎样的后果,与自己事先的想象有哪些出入,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出入等等。通过这些具体的形象思维的训练,可以加强队员对活动的设计与控制能力,丰富队员的各种表象,并刺激队员右脑的发展,提高队员的表象加工水平。
(4)
指导队员体验和培养集体荣誉感
     
集体荣誉感是一种高级的社会情感,队员有了深刻的集体荣誉感,就会为集体荣誉而奋斗,积极参加集体建设活动,在参与集体建设过程中完善自己的人格,发展个性社会化。
   
培养队员的集体荣誉感是班主任班级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队员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过程,在队员心理健康教育中,它也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属于培养队员积极情感的范畴。在少先队的工作中,培养集体荣誉感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从品德教育的发展角度来看,一旦建立了班级,队员的集体荣誉感的培养就成了班主任及所有教师关心的内容。因此,少先队辅导员可认充分利用各方面的力量,培养队员的集体荣誉感。到了四年级,要让队员体验到集体的多样性和多种表现形式,在不同的活动中要使队员体会不同集体给活动、给自己成长带来的快乐与帮助,体会到集体合力与松散结构群体或内讧群体活动效果的差异,使队员产生建立集体的需要、认识到维护集体利益的重要性,认识到集体利益反映的是大多人长期的利益,也是自己长期利益的反映。
   
培养集体荣誉感关键是做好两点:一是培养队员的主人翁感,二是要引导队员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自觉使自己的活动服从集体的需要。同时,要让队员明白,自已的需要实际上就是集体的需要,只是在某一时间、某一种情境下可能暂时不一致,但不会产生原则性冲突。例如,队员参加一个气象研究小组,那就要为小组研究负责,通过自己的努力贡献使气象研究小组的活动取得好成绩。因此,从根本上看,队员自己的需要与集体需要是一致的,但有特定的场合,这种需要可能又会不一致,比如,队员不想参加某一次气象研究活动但又必须参加,这时,如果队员有着强烈的集体荣誉感,那么,他(她)在参加与不参加的矛盾争中,最终会做出参加的决定。而这种经历,对于队员的自律、意志等积极品质的形成,对于强化队员战胜困难的积极情感体验,对于提高队员的认知能力都有积极的帮助。
4.
活动举例
v
头脑风暴 
活动目的:提高队员讨论和交流能力,养成从多个维度观察与思考问题及其解决的意识。
活动过程:
(1)
任务设计:由辅导员与队员共同提出一个任务,如开展一项科研活动。
(2)
独立研究:每一个队员独立写出完成任务的方案。
(3)
差异列举:每一个队员陈述自己的方案,由书记员(队员担任)写在黑板上,从第二个队员陈述开始,只记录不同的内容。
(4)
继续风暴:当独立研究的所有成果列举完以后,集体讨论,列举新的不同方案。本阶段不对提出的方案进行评议,以求新、求异为导向。
(5)
方案决策:所有队员对罗列出来的方案进行比较、判断,找出最佳方案。
(6)
体验交流:任务完成之后,请队员进行交流、体验,说说头脑风暴给自己的启示,别人的经验对自己的启发。
v
光荣中队
活动目的:使队员通过回顾中队生活,感受集体的温暖,体验自豪感。
活动过程:
(1)
场地安排:在教室里或室外进行,队员围成一个圆圈坐好。
(2)
活动准备:辅导员指导队员把中队获得的奖状、杯、章、旗等准备好,在活动时陈列出来,营造热烈气氛。
(3)
光荣历程:分别让不同的队员讲述有各奖状、杯、章、旗的获得历程,看谁记得最清楚。在主要陈述队员陈述结束之后,鼓励其他队员补充。活动结束时可评选最佳陈述员和最佳完善员。
(4)
光荣体验:让队员回忆最难忘的一次获奖历程,回忆当时碰到的困难是什么?是怎样克服的。最后胜利时自己心理有哪些感受,有什么表现等。不同的队员的光荣体验不一样,可以根据时间的情况安排若干人回忆。光荣体验对于具体的队员而言应该是最难忘的奋斗历程,但这种历程对于不同的队员而言是不一样的,通过多人回忆,可以了解不同的队员对于不同的活动的认识与态度。这还是辅导员深入了解队员的一个重要途径。
(5)
呼喊口号:全体同学面向队旗和荣誉奖品整齐站立,凝视队旗和中队的光荣足迹,呼喊集体口号,唱队歌。
v
混合气排球比赛
活动目的:增强男女队员的合作,体会共同活动的乐趣。
活动过程:
(1)
组队:每个参赛队人数为6人,男、女队员各3人。
(2)
比赛:按照气排球的规则进行比赛,可以采用11分制、15分制或25分制。在比赛的过程中,提醒队员互相鼓励、关心、提醒,不要互相埋怨,保持积极的、快乐的心态参加比赛。
(3)
讨论与交流:每队赛后,队员讨论站位、配合等情况与比赛结果的关系,讨论自己与对手的差异和差距。
(4)
奖励:除了奖励冠、亚、季军以外,可以评选最佳团结队,最佳拼搏队、最佳配合队等多种队伍,颁发奖状或纪念品,强化队员各种良好个性。